科幻電影中,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:一束錐形的藍光射出,掃描完主角的臉部數據,面前的門就會自動開啟,房間里依次亮起燈光,打開空調,傳來悅耳的歌曲。
這樣頗具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畫面,同樣也是不少用戶對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的想象。
其實,作為回家時迎接我們的第一個“入口”,智能門鎖已經可以實現類似蘋果Face ID一樣的功能,無感解鎖,刷臉即開。
作為國內首個推出3D人臉智能鎖的品牌,德施曼智能鎖于近期官宣了品牌代言人迪麗熱巴。這個近幾年增速顯著的行業究竟現狀如何?一款理想中真正高端、先進的智能門鎖又應該是什么模樣?
一、拒絕平替,從難走的路攀更高的峰
智能鎖產品很多,但真正能叫出名字的智能鎖品牌卻很少。
國內的智能鎖行業,基本分成專業鎖具品牌、互聯網品牌和跨界品牌三大陣營。
華為、小米等生態鏈中的互聯網品牌,以及TCL、美的、海爾等家電巨頭,是后兩個陣營的代表。而專業鎖具品牌中,大部分只精于產品,在品牌建設上有所建樹、能比肩后兩個陣營知名度的并不多。
尤其是在過去,專業鎖具品牌中比較知名的都是外國品牌,例如三星、耶魯等。國貨當中,鮮有愿意沖擊高端,用產品力去和外國品牌“硬碰硬”的競爭者。
其實,站在商業的角度來說,在智能鎖行業紅利爆發的初期,低價鋪貨走量,用中低端產品搶占市場,這無疑是一條更容易走的路。
我們也看到,在美妝、首飾等其他垂直消費領域,近年來這樣的國貨案例屢見不鮮。
有太多的品牌要么安于成為外國高端品牌的“平替”,把主要精力放在營銷和流量運營層面;要么求高端而不得,畢竟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,技術的沉淀和積累并非易事。
純粹靠低價產品,不注重技術積累的商業打法,或許能得一夕安寢,賺一筆快錢,但在行業同質化的泥濘中無異于飲鴆止渴。在愈發“內卷”的商業競爭環境中,相對優勢的喪失不過是時間問題。
只有那些從一開始就有勇氣“啃下硬骨頭”的國貨品牌,才有機會真正做到博觀約取、厚積薄發。
德施曼就是這樣一個有著“硬剛”精神的國產智能鎖品牌,作為國內高端智能鎖領域的標桿,成立13年以來一直耕耘在智能安防領域。
但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哪怕是以產品立足的優質企業,發展到一定階段后,借助營銷手段擴圈打開知名度,也是題中應有之義。
9月26日,德施曼智能鎖官宣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迪麗熱巴,并同步推出全新旗艦產品3D人臉大屏智能鎖Q50FMax。
品牌代言人與帶貨博主不同,他們扮演著傳遞品牌形象、幫助企業建立長期品牌資產的作用。代言人的選擇,往往也關乎到品牌理念和品牌質感。
在過去,迪麗熱巴獲得了不少頂奢和高級品牌的青睞。常年堅持高品質、高標準、高要求,是她選擇合作品牌的一貫標準。
因此,能夠邀請迪麗熱巴進行代言,本身對德施曼就是一種認可和背書。而官宣代言人,也意味著這個中國高端智能鎖的標桿品牌,開始邁入新階段。
這更像是其過去多年厚積薄發的一個見證時刻。德施曼智能鎖已連續兩年被評為行業標準“領跑者”,并連續十一年銷量處于領先地位。
根據奧維云網(AVC)數據,國內2000元以上的智能鎖市場中,德施曼已經以絕對優勢牢牢占據第一。而據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市場調查統計,德施曼3D人臉智能鎖市占率達到72%。
二、十三年沉淀站穩行業高端,智能鎖也有大門道
雖然近幾年增速顯著,入局者眾多。但行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,回顧中國智能門鎖的歷史演進,兩大頑疾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高懸在所有品牌之上:
其一,是行業準入門檻低,導致同質化問題嚴重。
坦白來講,做好一套智能鎖很難,但做出一套智能鎖并不難。在五金結構上,智能門鎖基本延續了傳統鎖的風格。
不斷推陳出新的各品牌、各品類智能門鎖,當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并無太多技術層面的差異。行業中產品魚龍混雜,消費者選擇成本極高。
其二,是價格戰之下引發安全問題,智能程度也達不到消費者預期。
正是由于產品同質化,缺少競爭優勢的品牌們只能通過不斷降價來吸引消費者,最后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,低價競爭導致行業中質量問題頻發。
而談不上“智能”的電子鎖則給了消費者錯誤的認知。過去幾年,這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玩家,靠著行業初期爆發的紅利渾水摸魚,傷害了消費者對于品類的信任。
這兩大問題,導致國內智能門鎖的C端消費市場滲透率,時至今日都與海外有著明顯差距。這一數字在歐美大約為40%,日韓為70%,而國內不到10%。
換句話說,國內智能門鎖C端市場的可挖掘空間仍然巨大,只是在過去,大量的中低端產品很少能真正解決消費者痛點,難以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較深印象。
這樣的背景疊加當下消費升級的趨勢,讓智能門鎖行業近兩年有了新的風向,高端智能鎖明顯更受市場歡迎。
高端產品并非誰都能做。
要做好一套智能門鎖,其技術涉及到20多個學科、300多個元器件。每一個細節都對鎖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,智能技術也需要品牌長期的研發實力支撐、沉淀和積累。
以德施曼為例,它能夠站穩智能門鎖高端市場第一名。靠的是其在智能安防領域十余年的沉淀。
不但打造了行業獨家的全自動生產線,自建有完整的產業鏈,集生產、研發、銷售于一體,并且每一套產品出廠前都經過30多道檢驗,多項高于國家標準的檢測程序保障產品品質。
而在三年以前,當一眾智能鎖品牌還停留在指紋和2D人臉解鎖方案時,德施曼智能鎖就已將高端3D人臉掃描技術首次應用到行業中,開創了國內智能鎖的3D人臉識別時代。
如今,德施曼已經在迭代中擁有300+技術專利,其AI技術人機交互、3D人臉鎖、貓眼智能鎖等產品及功能,至少領先行業半年至一年時間。
三、真正的高端不止于產品,德施曼智能鎖的差異化在哪?
雖然在安全和智能兩個方面,德施曼智能鎖幾乎已經做到了行業當下的極致;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,這似乎是一把智能鎖應該有的“本分”。
消費行業中真正高端的產品,從來都不止于產品。
別誤會,產品當然是一個品牌的根基,但企業的發展有時候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,那就是只有產品思維,沒有用戶思維。
一個品牌要向上走,一定要從用戶視角出發,通盤考慮能滿足的需求究竟是什么,是否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。
比如,當下大城市“單身獨居”的現象越來越多,消費者除了關心鎖本身的質量安全外,還會存在其他方面更全面、更細致的安全需求。
德施曼智能鎖品牌旗下不少產品,都配備了“門外逗留監測,主動抓拍告警”這樣人性化的功能;“靜默式人臉防劫持報警”功能更是可以保證在居室主人遇到危險時,只需閉眼1秒,系統便會自動監控報警。
對于獨居女性,還可以使用新品Q50FMax的智能變聲通話功能,一鍵偽裝成大叔音。
智能門鎖的外觀設計也是一個隱藏的需求點。要知道,門和鎖除了是守衛家庭的第一道防線,也是一個家庭對外的“臉面”。
德施曼智能鎖品牌旗下的每一款產品,在外觀、造型設計和材料選用上都頗為考究。例如T91指紋智能鎖,就曾斬獲工業設計界“奧斯卡”——德國紅點產品獎,擔得起“高端”二字的審美風范。
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一環其實是服務。智能門鎖的安裝、保養、售后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處理,都依賴于一個品牌的服務體系。
曾有相關調查顯示,有近7成受訪者對智能鎖存有疑慮,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安裝問題。
安裝是一個典型的非標場景,門洞形狀、材質、開門方向、門的厚度都會產生影響,還要保證門鎖被裝在不同的地域、環境、高度,面對不同的溫度,依然保持穩定的品質。
因此,品牌自有的專業、可信賴安裝及后續服務團隊,其實非常有助于打消消費者的最后一絲顧慮。
德施曼智能鎖培養了專屬經銷商體系,大部分城市都設有德施曼專賣店,兩小時內上門服務。
每位安裝師都要先經過模擬安裝、實地安裝、溝通訓練后才會上崗。現在德施曼已經有了覆蓋全國98%的區縣的服務網點。一旦出問題,必須迅速上門解決。
很多時候,細節說出來才會覺得重要,這往往就是行業中容易被忽視的地方,又或者是基于成本考量閹割了相關功能和服務。
德施曼在這一點上做到了真正的差異化,正是由于優秀的產品、設計、服務三板斧,才讓它能在高端市場獨霸,3D人臉市占率達70%(源自奧維云網數據)。
四、欲戴皇冠必承其重,一個頭部品牌的擔當是什么?
在消費領域,一個行業擺脫草莽階段,結束混亂競爭的標志,就是行業標準的制定。
那些有機會參與到行業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品牌,往往是這個行業中最先進、最權威、舉足輕重的大品牌。
他們或在產品上有著開創性的功能設計,或在供應鏈上掌握著行業的話語權,又或者是市場中數一數二的領軍品牌。譬如伊利蒙牛之于乳業,格力美的之于空調。
而德施曼智能鎖,則是現行公安部電子防盜鎖行業標準制定者之一。
過去的數年間,它與國家鎖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、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官方權威機構建立了聯合實驗室。在產品創新型工藝、新材料及新型機械技術方面,都跑在整個行業的最前沿。
德施曼智能鎖能取得今天這樣的優異成績,離不開其愣頭青一樣的“硬剛”精神。
在過去的13年間,德施曼打造了一個近百人的科研實驗室,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研發費用,專門研究智能鎖領域的各種技術難點。
這樣的積累讓其拿下了行業中的數個“第一”。早在2009年,德施曼就推出了第一套帶中文操作的指紋鎖,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手動按鍵操作方式。
之后德施曼更是持續發力,相繼發布中國第一套指紋管家鎖、第一代APP聯網鎖、第一代NB聯網鎖、首款3D人臉智能鎖……
時至今日,德施曼智能鎖已累積300+專利及10+軟件著作權。從技術儲備、產品價格到出貨量,都明顯超過了三星、耶魯等之前占據行業頭部的外國品牌。這才讓其在今天,能夠有實力成為高端智能門鎖的“代名詞”。
目前,德施曼智能鎖,已與綠城集團、中海地產、龍湖置地等多家房地產龍頭企業合作 , 在全國落地了 3000 多個工程項目 , 成為高端地產首選供應商。購買人群中,一二線城市購買者占比超過半數,家庭用戶和中產群體總占比接近90%。
如今,不少的垂直消費品類也面臨著和智能門鎖行業同樣的問題。德施曼智能鎖的案例,其實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。
作為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,是站穩腳跟的利器;而對于高標準用戶體驗的堅持和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,是品牌擺脫同質化困境,走向更高、更遠之路的秘訣。
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像德施曼一樣深耕在智能鎖垂直領域,真正地堅守長期主義,這樣的品牌才能行穩致遠,久久為功;才能擔當起“國貨當自強”的責任,帶領行業走向長遠的健康發展。